国产乱子伦精品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_色婷婷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_91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深思網首頁 > 大家 > 

講好用好新時代“大思政課”

2024-10-14 16:49 來源:廣州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睆乃颊n到“大思政課”,反映出從課堂教學到社會實踐的同向而行,體現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定位。

學思踐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睆乃颊n到“大思政課”,反映出從課堂教學到社會實踐的同向而行,體現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定位。廣州以社科普及基地為依托,圍繞激活社會“大課堂”、匯聚育人“大能量”,推進社科普及基地體系化建設,厚植文化根基,深化實施社科普及創新工程,就能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培根鑄魂的積極作用,不斷拓展思政教育的內容、方式、場域和師資隊伍,從大課堂、大范圍、大師資三個維度入手,實現“大思政課”的新提升新飛躍。

提高站位,構建大課堂

“大思政課”是理論大課、實踐大課和時代大課。社科普及基地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形式多樣,恰好為“大思政課”提供了豐富的場域空間,有效推動理論和實踐深度結合,使有意義的思政課更有意思。在這樣的場域空間中,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不僅是理解和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鑰匙,也是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育人育才功能的發力點與著力點。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如何將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要緊密聯系鮮活的社會現實;社會科學普及的本質是啟智增慧,其內在地和堅持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緊密聯系社會現實的要求相一致。作為全國較早推進社科普及立法的城市,廣州于2015年修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把社科普及工作納入全市科普工作大盤子。以該條例為依據,廣州市社科聯三年一輪推進社科普及基地建設,布局構建社科普及基地體系,積極挖掘特色資源,支持和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因地制宜建設。

從目標功能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科學普及在激活社會大課堂、推動實踐育人方面同源共流——兩者都是為了培養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從價值邏輯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科學普及在激活社會大課堂、推動實踐育人方面具有統一的價值邏輯。依托眾多社科普及基地,廣州在社科普及活動中融入思政課教育,有效將人文社科資源優勢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優勢,以“行走的思政課”激活社會大課堂,幫助青少年觀察社會、理解時代、感悟理論。

拓寬渠道,深耕大網絡

“大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是鑄魂育人的基礎工程。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往往是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藝術場館和最活躍的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在此開展“大思政課”能有效覆蓋最廣泛的受眾。廣州著力建設“重點基地—一般基地—共建基地”三級體系,精心選取廣州圖書館、廣州博物館等一批在社會上影響廣泛的場館進行重點扶持培育,著力發揮重點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提升社科普及基地的規模體量與建設質量,構建覆蓋全市、扎根一線的社科普及基地網絡,讓“大思政課”深入城鄉、深入人心。譬如,廣州圖書館基地被譽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公共圖書館之一,2023年接待訪問量超過790萬人次?!把虺菍W堂”已在此成功舉辦近20年,推出講座770余期,場場爆滿、座無虛席,甚至過道都擠滿聽眾。實踐證明,社會科學普及基地既是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科學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民人文社科素養的重要陣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夯實“大思政課”的文化根基來看,依托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的豐富資源,能夠幫助青少年在知識學習、情感體驗、內化認同、信仰實踐等方面成長發展,涵育其作為時代新人所應有的主體性、能動性、自覺性、自主性。譬如,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基地作為國家一級圖書館,2023年接待讀者101萬人次、參與各種活動196萬人次?!把虺巧倌陮W堂”已舉辦520多期,策劃推出30多個主題系列,服務少兒讀者逾50萬人次,還延伸到南沙、黃埔、白云等區圖書館,深受本地青少年喜愛。

整合資源,匯聚大師資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相對于學校思政課教師專崗專職,社科普及基地植根于社科理論界,凝聚了一大批黨政干部、社科專家、文化名人、企業高管等。譬如,廣州圖書館基地承辦“新時代 新作為”羊城學堂系列講座,邀請廣州重要職能部門的“一把手”擔任主講嘉賓,向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宣介廣州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不打官腔、不回避問題,以專業姿態開展形勢政策宣傳教育,以真誠心態與聽眾共話城市發展,已成為最受市民歡迎的城市特色講座之一。

廣州從高校、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社科黨史機構、各類智庫挑選100名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深厚、宣講本領高強的理論專家,創建“新時代廣州理論專家宣講團”,深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社科普及基地開展基層理論宣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扎根廣州、深入人心。積極發展文仕文化博物檔案館、正佳廣場大灣區文旅研學基地等一批民間基地,挖掘凝聚一批文化創意人才和民間高手,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和開展高水平的社科普及和教育培訓。憑借他們深厚的學術功底、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親身參與新時代建設的實踐感悟,我們致力于打造更有思想深度、情感溫度、實踐厚度的思政課堂,讓老街坊、新市民從不同側面讀懂廣州,進而更加熱愛廣州、奉獻廣州。

(作者單位分別系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程京武 張團燕)

編輯: 戰旗